治療不單為了康復,亦是程序之一,不可中途停止覆診和物理治療。受咗傷,無論係疏忽工傷定係交通意外,一定要在病假或未回到工作崗位嘅期間,好好療養身體,做好治療及休養,避免不必要的二次傷害,加深傷勢。

交通意外及工傷賠償免費諮詢

工傷賠償常見問題

補償金額如何計算?是否一定要報勞工處?過程有什麼要留意?

專業醫療評估報告

有病人覺醫生幫助不大,病情會慢慢自己消退,所以停止覆診;有病人覺得物理治療無幫助,沉悶、嘥錢、嘥時間,故此中途放棄物理治療,(或職業治療)。

曾有客人是武術高手(曾赤手打爆椰子請人食!),交通意外之後,只做了幾次物理治療,覺得效果比不上他某些武術鍛練,所以中斷了治療,靠自己鍛練。後來他的身體的真的好翻好多。

到了展開交通意外索償的時候,保險公司卻「擊倒」高手:它「屈」高手根本無傷,因為若真有傷,絶不會不睇醫生,也絕不會停做治療,停止覆診和治療的原因只有一個:高手誇張病情!(保險公司常常使用這種藉口來減賠償!)

醫生和治療師是專業的,也很忙碌,無必要不會見你,我們為何不相信他們呢?好好跟從醫學意見,對自己身體有益,也對消滅了保險公司的藉口。

計算僱員補償及傷亡賠償

接受適當治療才能早日康復

記住:依足醫生和治療師説話,對身體有益之餘,保障你的權益,不要比保險公司有藉口抵賴。

? 溫馨提示: 如果因為效取工傷病假期間因「懷疑個案」未能出「五分四糧」期間而「手停口停」,收入無以為繼卻係不爭事實,傷者或受傷員工如果有需要亦可嘗試向社會上的慈善團體申請,以解燃眉之急。

睇醫生要訣之3,請看下篇。

工傷賠償疏忽索償只能二選一

嚴格來說,雖然索償所牽涉的是同一宗意外,但工傷賠償與疏忽索償是兩種不同的索償。受傷僱員若果已經獲得工傷賠償,仍可以再向僱主或第三方提出疏忽索償嘅。

一般情況,在工傷意外案件裡,如因僱主沒有提供足夠安全設施或工作環境等疏忽所引致,僱員可循民事途徑追討疏忽賠償。疏忽賠償一般來說比僱員補償條例作出的賠償金額高,但通常要在法院提出訴訟,因此往往要律師及大律師協助

循普通法追討的損害賠償是按不同類別計算的。法院會考慮過往涉及類似受傷及後遺症的案例所判給的賠償金額,同時亦會把通脹因素計算在內。

工傷請病假會否被扣薪?醫療費由誰負擔?

工作中發生意外引致工傷,對公司團隊來說,可能在短期內暫時令其他同事工作量有所增加,但亦唔能夠因為咁而剝削受傷員工的權益。
僱員補償條例(香港法例第 282 章),僱員可由暫時喪失工作能力(放取工傷病假)的日期起,收取按期付款達24個月(即係平時所聽到的「五分四人工」)。按期付款的計算方法如下:

(發生意外時的每月收入 – 在意外後的每月收入)x ⅘

收入包括:底薪、任何津貼(交通津貼除外)、小賬、經常性加班補薪及勤工獎勵。若僱員暫時喪失工作能力的期間超過24個月,可向法院申請延長收取按期付款的期限,但延長期限不可超過12個月。要注意嘅係,「五分四人工」係僱員受僱員補償條例下嘅權益,而非僱主借給受傷員工的補償。另一方面,僱主亦有責任須支付受傷員工的醫療費。按照法例規定,僱主須支付的醫療費的最高金額如下:

  • 對僱員每天身為醫院住院病人進行醫治的費用:港幣300元
  • 對僱員每天身為非醫院住院病人進行醫治的費用:港幣300元
  • 對僱員在同一天身為醫院住院病人及非醫院住院病人進行醫治的費用:港幣370元

僱員保障常見問題
案例(一)案例(二)

傷亡賠償項目

僱主可否解僱受傷員工

僱員因工受傷而獲得病假不超過三天,僱主在僱員病假完畢及付清補償款項前,不能解僱該僱員或向他發出解僱通知。若因工受傷獲得病假超過三天,則除非勞工處已發出判傷証明書或補償證明書,或勞資雙方已達成解決工傷補償協議,否則僱主不可解僱該僱員或向他發出解僱通知。

香港民事索償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