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處理的人身傷亡索償案件

— 交通意外

遇上交通意外應怎處理

一般而言,成功庭外和解的案件,通常在一般輕微意外案件,例如車身撞花、撞凹或平價零件損毀更換等,不涉及有人傷亡的交通意外個案。

關於我們      追撞和推撞

返回首頁

工作期間遇上交通意外,應該向僱主抑或向對方司機追討賠償?可否申請俗稱車手獎的社會福利署的不論過失援助?

正式入稟法庭展開民事索償之前,必須先以法庭認可的書信形式向對方(包括車主、保險公司)發出申索信。對方須要在發信後一個月內作出有建設的回覆,並須在隨後的3個月期間進行建設性的商討,及互相披露相關法律責任及賠償項目問題的資料和文件。對方如果沒有在發信後1個月回覆或在回覆後3個月仍未能就案件達成和解,申索人則可正式入稟法庭開展申索程序

如果交通意外是因為當中一位涉事司機的疏忽,傷者或死者的家屬可能可以向相關司機、他們的第三者保險公司、以及僱用他們的公司索償(如司機當時在工作或者乘搭由公司提供的交通工具)

當透過法律程序追討意外賠償,常見問題首要就是律師費方面的預算

了解更多

3
交通意外及工傷事故處理

申燒連環撞車,如何計算賠償?

通常分為追撞及推撞:

1. 在追撞的情況下,就是:A 停下了,B 煞不住追撞 A,C 煞不住追撞 B,D 煞不住追撞 C。

2. 推撞,即是車輛本身處於靜止狀態,唯遭到後方車輛撞擊,導致往前撞擊前車:A 停下了,B 停下了,C 停下了,但後面的 D 車煞掣不及,推撞 C,導致 C 推撞 B,B 又推撞 A。

撞車常見賠償細節有哪些?

一般交通意外事故

香港每年平均有過萬宗交通意外,當中牽涉超過二萬名傷亡人數。根據世衛(WHO)估計,預計到了2030年,交通事故引致身體傷害嘅排名,將超過肺癌、糖尿病、高血壓性心臟病、胃癌及愛滋病,上升至第5名。

一旦發生交通意外,應該如何處理?如果交通意外是因為當中一位涉事司機的疏忽,傷者或死者的家屬可能可以向相關司機、他們的第三者保險公司、以及僱用他們的公司索償(如司機當時在工作或者乘搭由公司提供的交通工具)。

最常見的傷勢:骨折(點擊了解更多)

怎樣展開民事索償程序?

只要無涉及人命傷亡,例如車輛輕微碰撞或刮花等,亦無政府或者第三者財物損毀,雙方便可以考慮進行和解。

根據實務指示(Practice Direction) 18.1,在正式入稟法庭開展民事索償前,必須先以規定的書信形式向車主/疏忽司機/第三保發出申索信(Pre-action Letter)包括其索償金額。如果對方沒有在發信後一個月內作出有建設性回覆或在回覆後三個月仍未能就案件達成和解,申索人則可正式入稟法庭開展申索程序。

正式展開訴訟前,申索人應該先對賠償金額進行評估,一般涉及交通意外的案件,申索人可追討的損失包括:

  • 痛楚、痛苦及喪失生活樂趣的損失 (PSLA);
  • 收入及將來工作能力的損失 (Loss of income and loss of earning capacity);
  • 特別賠償 (Special Damages,即醫療費、補品費、交通費等)。

車手獎(TAVAS)

社會福利署的交通意外傷亡援助計劃(坊間俗稱「不論過失賠償」或「車手獎」),目的為向道路交通意外受害人迅速提供即時經濟負擔(並非補償所有損失)。此計劃無須考慮受惠人的經濟狀況,或有關交通意外是因誰人的過失而造成。援助金按受害人的傷亡情況支付;至於財物損失﹐則不在援助範圍內。

申請或獲得TAVA補償金不會影響民事索償,但要注意,在民事索償取得賠償金後,需要將TAVA賠償全額歸還社會福利署。傷者所受的一切損失,主要還是來自民事索償後來自第三者保險公司的賠償。

申請車手獎(TAVA)所需文件及程序

  • 該宗意外屬於《交通意外傷亡者(援助基金)條例》所指的交通意外,並已向警方報案;
  • 受害人因該意外死亡;或因該意外受傷,而傷勢令受害人留醫不少於三天;或由註冊醫生證明需要病假不少於三天;
  • TAVAS之申請在意外發生日期後的六個月內提出;
  • 在意外發生時,並無違反逗留期限的合法香港居民

民事索償需要注意以下事情:

⭕️ 立即報警並向警方取證人口供;
⭕️ 盡快接受醫生診治及治療,因部分症狀未必立刻浮現;
⭕️ 諮詢法律意見,了解你的權益及索償程序並由委派專業人士代表協助索取醫療報告及警方文件;
⭕️ 委派律師撰寫律師信予對方司機,第三者保險公司,及僱用他們的公司等;
⭕️ 如對方承認責任,盡可能委派律師與對方司機、第三者保險公司及僱用他們的公司等就賠償金額進行談判;
⭕️ 如對方不承認責任,或就賠償金額未能達成共識,便應該考慮入稟法院展開追討索償
❌ 拒絕任何要求「瓜分賠償」的人士的任何要求

關於我們

為什麼提供免費諮詢?

我們是由多年從事意外賠償案件的法律顧問組成,目的旨在為市民提供多一個途徑,明白他們的權益及風險。尤其在很多過往的案件中,大部分市民都沒有法律經驗的朋友,只能透過在網上搜尋,很難獲得基本的資訊。

與經驗團隊及律師對話

為保障市民的權益,在未獲得法律意見之前,毋需急於提出索賠要求或放棄要求賠償的權利。如果有需要,我們亦可轉介經驗豐富的律師,提供所需法律服務,以及程序上的專業意見,以確保您獲得公平合理賠償。最後是否選擇聘用律師,完全屬你的個人選擇,由你決定,毋需保證!